肉鸡大跌,迎来新补栏机会?非洲猪瘟背景下,禽肉替代猪肉比例不会太高
肉鸡大跌,迎来新补栏机会?非洲猪瘟背景下,禽肉替代猪肉比例不会太高
肉鸡大跌,迎来新补栏机会
2017年H7N9病情持续发酵,鸡蛋及肉鸡(白羽肉鸡、下同)价格大幅下跌,产能锐减,其中肉鸡引种量连续多年低于正常产能更新迭代需求。肉鸡产能不足逐渐在2017年4季度呈现,肉鸡价格从2017年11月左右进入新一轮的牛市,并持续至今。
2019年春节前后肉鸡价格一度快速下跌,全国均价一度跌破4元/斤。3月后肉鸡价格大幅上涨并持续到5月中。5月末多因素影响,肉鸡价格再度快速下跌,截止6月18日部分地区价格临近4元/斤,肉鸡养殖亏损严重。
2018年至今肉鸡价格虽然属于牛市,但仍出现季节性养殖亏损(外购鸡雏),外购鸡雏养殖主要成本包括鸡雏购进成本,饲料、人工、防疫,一般情况人工和防疫成本相对固定,饲料成本虽然有波动,但近两年肉鸡饲料成本波动率在1元/羽之间,更大成本变动来自于鸡雏购进成本。
鸡雏价格容易跟随肉鸡上涨,鸡雏到出栏需要40-60天(罗斯308为60天),高价格鸡雏容易遭遇低价格肉鸡,进而出现大幅度亏损。目前肉鸡亏损达到了4元/羽,处于深度亏损区间,养殖户资金受损,补栏意愿极低,带动了鸡雏价格大幅跳水,截止6月18日肉鸡雏价格下跌至3.3元/羽毛,大幅低于5月初的近10元/羽均价。
非洲猪瘟爆发后,强化了市场看涨肉鸡未来价格,养殖户补栏意愿得到极大刺激,当前及未来一年肉鸡仍处于牛市,但肉鸡养殖仍可能出现亏损。2018年11-12月肉鸡苗补栏意愿达到峰值,养殖户大量补栏推高鸡雏价格,鸡雏价格超过8元/羽,刷新历史价格,但随后40-60天肉鸡价格大幅下跌,养殖户亏损严重,而今年4-5月中之前养殖户补栏意愿高企,鸡雏价格达到了9-10元/羽,但随后40天后肉鸡价格再度暴跌。两次高价购买鸡雏的养殖均遭受了出栏时候肉鸡价格大跌带来伤害。而在1-2月初低价购买鸡雏养殖户,出栏时获得丰厚利润。肉鸡大牛市,肉鸡价格仍存在阶段性大回调,主要由于季节性需求淡旺季特点,加上我国肉鸡消费主要是分割产品为主,屠宰产能一定程度限制了肉鸡日加工量,如果屠宰企业利用信息优势及其他方面优势,在养殖户前期大量补栏并到了出栏时候,适当调控屠宰量,养殖户急于出栏只能被动低价出售,并传导到市场,引发市场恐慌性下跌。
5月末至今肉鸡价格大跌主要是前期养殖户大量补栏,导致了阶段性可供出栏数量大增,其次是2017年11-12月大量补栏的蛋鸡进入5月末6月初后必须淘汰,最重要是当前仍处于鸡肉消费淡季,屠宰企业加工产能不足。产能不足叠加了肉鸡出栏增加和大量蛋鸡淘汰供应,价格下跌,引发市场恐慌,价格大幅下跌。
截止当前肉鸡养殖亏损达到了4元/羽,处于深度亏损,补栏意愿不足,而国内猪肉供应将进一步紧张,肉鸡整体产能由于祖代鸡产能不足情况,肉鸡未来半年仍以紧张为主,随着蛋鸡增量淘汰量结束,本轮肉鸡恐慌抛售,肉鸡价格将在猪肉大涨带动下,再次回升到5.5高价区间。
肉鸡苗价格下跌至3.5元/羽,按照当前饲料成本,肉鸡养殖成本将锐降至3.5元/斤左右,近期肉鸡补栏不足,加上未来2个月蛋鸡淘汰量偏少,而猪肉供应进一步紧张情况,当前结合自身情况补栏肉鸡苗可获得较好收益,预计8月初到9月初肉鸡价格在5-6元/斤运行,养殖利润预计在6-11元/羽。
非洲猪瘟背景下,禽肉替代猪肉比例不会太高
从去年开始出现的非洲猪瘟疫情,对我国畜禽业生产和百姓生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,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猪存栏量减少、猪肉供应短缺以及有可能造成的猪肉价格上涨。鉴于猪肉在国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,以及猪瘟疫情短时期内不可能完全控制、生猪生产完全恢复难度很大,进口猪肉、动用储备肉、用禽肉替代等一系列解决方案相继被提出。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5月16日出席全国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电视电话会议并讲话指出:要全面做好猪肉市场调控准备,积极推进产销对接,抓紧充实冻猪肉储备,积极发展禽肉等替代品生产,着力防范市场供应短缺和价格异常波动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6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上指出,要抓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和生猪生产恢复工作,鼓励补栏增养,加强禽肉、牛羊肉等生产,多举措增加肉类供应。发展禽肉等替代品来解决猪肉短缺的问题,一时间成了业界广泛热议的话题,其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如何,需要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。
一 猪肉短缺,进口和储备肉被提上日程
1 非洲猪瘟引起的猪肉短缺超出预期
猪肉是我国第一大肉类消费品,据统计,我国每年需要5600万吨左右的猪肉产量才能满足国内居民的消费需要。从2018年开始的非洲猪瘟疫情已经在全国20多个省(市、区)发生,受疫情的直接影响和养殖户的恐慌心理影响,猪肉减少是不争的事实。此前农业农村部对河南、广东、吉林、江苏、重庆、江西等7省区的市场监测数据表明,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出现大幅下滑,最高降幅接近30%。以2019年我国生猪减产20%计算,将形成1120万吨猪肉供给缺口,如果未来非洲猪瘟疫情控制不利,减产有可能进一步增加。这一巨大的缺口超出了市场的普遍预期,受到了行业上下以及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。
2 进口和储备肉不足以填补空缺
在全球贸易背景下,解决猪肉短缺问题最直接有效的做法就是进口,这一次可以吗?公开资料显示,我国2018年猪肉进口量在120万吨左右,而从国际上来,即便全球可出口猪肉总量300多万吨全部出口到中国,也难以缓解我国市场上猪肉的缺口。因此,自己的问题还要自己解决,简单的进口作用有限,正因如此,许多人提出可以动用储备猪肉。事实上,我国历史冻肉储备交易量最高为8.8万吨,最低只有300吨。今年第一批国家收储流拍,即便后期继续实施收储政策,原定20万吨的收储量也远远弥补不了1120万吨的缺口。据农业农村部消息,当前国家已有储备冻肉不到10万吨,假设国家完成20万吨冻肉收储,总计30万吨的储备猪肉也无法缓解将近2000万吨的猪肉缺口。
二 禽肉替代猪肉的可行性分析
既然进口和储备猪肉都不足以填补市场短缺的空白,那么,发展禽肉替代品是否可行呢?
1 有利因素
(1)禽肉生产周期短
目前大规模饲养的畜禽品种中,家禽的上市日龄最短,遇到突发事件时,禽肉可以在短时间内填补市场空白。与商品猪上市日龄120天相比,白羽肉鸡和白羽肉鸭长速更快,生长周期更短。快大型白羽肉鸡42天即可生长到2.5千克以上,用于整鸭消费的白羽肉鸭28天即可上市,体重,用于分割的白羽肉鸭42天左右也可以上市,体重;一些企业自主培育的肉杂鸡,更是以生长速度快、上市日龄早见长。这些专业化的家禽品种,具有短平快的生长特点,能够发挥很强的市场调节作用。
(2)生产禽肉节约粮食
目前在国内养殖量最大的两大家禽品种白羽肉鸡和白羽肉鸭,均是经过高度培育的现代化品种,具有高蛋白、低脂肪、低能量、低胆固醇“一高三低”的营养优势,是普通百姓消费得起的营养、健康、安全的动物蛋白。同时,白羽肉鸡和白羽肉鸭因生长周期短、饲料转化率高而节约粮食,白羽肉鸡料肉比低于1.6:1,而生猪料肉比为3.0:1。换言之,同样生产1千克肉,肉鸡比生猪可节省43%的粮食。如果按照猪肉缺口1500万吨计算,这些缺口全部通过鸡肉生产来弥补,可以节省粮食约645万吨,如果把节约下来的粮食折算成耕地,按我国玉米平均亩产500公斤计算,可节约耕地约129万亩,可以大幅减少我国玉米的进口,同时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、节约耕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。
(3)生产禽肉节水用水
中国是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,现代畜牧业高效生产中,节水是重要的一环,节水型畜牧业是未来发展方向。与猪牛羊等家畜相比,白羽肉鸡是最节水的畜种。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畜禽饮用水指标进行核算,家禽用水量仅占主要养殖畜禽总用水量的14%左右,其中肉鸡用水量更低,远少于其他畜禽用水量。同时,由于肉鸡养殖消耗水量极少,鸡粪干燥便于处理生产有机肥,从而为发展有机农业提供优质肥料,进而形成资源再利用的循环经济体系。
(4)生产禽肉减少碳排放
碳排放是全世界工业化中倍受关注的环境问题。在畜禽养殖中,白羽肉鸡对环境的影响最小。据国外碳足迹专家研究,在集约化动物饲养体系中,按照生产每千克肉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计算,生产1千克牛肉产生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为14.8千克,生产1千克猪肉为3.8千克,生产1千克鸡肉只有1.1千克。同样,如果将我国猪肉产量的20%转变为鸡肉替代,那么每年可减少近3000万吨的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排放,其生态效益是相当可观的。
2 限制因素
(1)种源短缺是重要因素
虽然白羽鸡肉在理论上替代猪肉的可行性最高,但是白羽肉鸡的种源却主要依靠进口,由于禽流感疫情等因素的影响,进口种源短缺一直制约着行业发展,导致近两年鸡苗价格不断创出历史高位,虽然国内白羽肉鸡育种近两年不断取得突破,但是真正用于商业化生产还需时日,原本短缺的种源再去用来替代猪肉生产,可操作性并不强。虽然白羽肉鸭与白羽肉鸡在生产性能上相差并不多,而且在首农集团收购樱桃谷农场、中畜草原鸭、中新白羽肉鸭育种成功后,白羽肉鸭种源大部分可以实现国产化,但是市场上鸭肉与猪肉的可替代性并不高,因此,白羽鸭肉替代猪肉的比例不会太高。其它如鹅肉的价格与猪肉不具有可比性,因此可替代性更小。
(2)迅速转化为产能并不现实
虽然白羽肉鸡和白羽肉鸭出栏时间短,在种苗稳定供应的情况下,产品可以快速投放市场,缓解猪肉紧张的压力。但是,受产业规划、养殖用地、环保政策等因素影响,肉鸡和肉鸭规模养殖场从选址、规划、建设到真正投产,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。理论上可以把由于非洲猪瘟关停的猪场全部改造后饲养鸡鸭,但是考虑到成本投入和防疫要求,这种做法并不可行。这部分替代的产能真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肉品,并不是短期内所能完成的,由此可见,禽肉替代猪肉,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。
(3)消费习惯转变是漫长过程
我国是家禽生产与消费大国,但是鸡肉人均消费量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,这并不意味着鸡肉消费量能实现大幅增长,因为我国禽肉消费呈多元化特点,除了鸡肉之外,鸭肉、鹅肉、鹌鹑肉、鸽子肉都有特定的消费市场,禽肉总消费量并不低。而国人自古就形成了吃猪肉的传统,消费理念和消费文化深厚,而且猪肉菜式非常丰富,可做主菜,也可以做配菜,地域差距相对较小,猪肉作为第一大肉类消费品的格局短时间内无法改变,如果市场短缺的猪肉全部由禽肉来替代,消费者是不会接受的。引导消费者改变固有的肉食结构,减少猪肉消费量,增加鸡肉消费量,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不可一蹴而就。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郑麦青研究员认为,让鸡肉替代猪肉,需要在产能、产品标准化、价格、烹饪方式、产品规格等方面做很多改进,短期内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工程,鸡肉替代猪肉需要肉鸡行业共同出力,不仅在产能、生产端,更需要在消费的宣传、创新菜品、新食品上发力,才能对缺口进行有效补充。
三 积极恢复生猪养殖业生产是硬道理
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无论是加大进口猪肉数量、实施收储政策、禽肉替代政措施都只能部分解决猪肉短缺问题,要想从根本上解决,只有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加速恢复生猪生产。
促进生猪生产、保障市场供应,对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。为此,国家要求各地区加快稳定和恢复生猪生产,充分调动养殖场户补栏积极性,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,切实解决养殖户不敢养、不想养和养不起等问题。农业农村部办公厅、财政部办公厅2019年5月28日发布《关于做好种猪场和规模猪场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工作的通知》,要求省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要充分发挥政策性功能,积极为种猪场(含地方猪保种场)和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提供信贷担保服务,对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(含地方猪保种场)及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给予短期贷款贴息支持,来帮助养猪企业渡过难关,切实稳定生猪生产,确保猪肉市场有效供应,
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,许多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,以便加快推动生猪业恢复生产。养猪大省河南发布了《关于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》,提出将大力发展规模养殖,重点支持建设年出栏生猪5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,而对年出栏500头以下的散养户,则采取“劝退清理一批、改造升级一批、合作发展一批”的办法,引导其逐步退出村庄、退出庭院、退出散养,并推动猪肉供应由“调猪”向“调肉”转变。江苏省发布的加快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》指出,2022年江苏省的猪肉自给率要稳定在70%以上。
做好猪肉市场调控准备,积极推进产销对接,抓紧充实冻猪肉储备,积极发展禽肉等替代品生产,有利于防范市场供应短缺和价格异常波动。只有加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,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,抓紧推进分区防控,加快优化生猪产业布局,全面抓好防疫体系建设,才能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效防控机制,促进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。
上一篇:我国养鸭业发展趋势 | 下一篇:请注意!决定蛋鸡养殖成功与失败的五个关键点! |